英国私立学校竟然还有家长课堂!(二)

其实我在上一节课的时候,虽然做了很多笔记,但是对这个play session还是有点一头雾水的感觉。不过经过了第二次课的两个小时后,感觉明晰了很多。

老师说会在之后的课程中慢慢的引入很多方法和技巧,比如说如何正确的夸奖孩子,在碰到不同问题的时候该如何回应等等。所以大家如果和我一样还有很多疑问的话,我们一起继续学习。下周就要开始play session了,我想我们会在实践中学的更快的。

这两个小时过的很快,第一个小时老师鼓励大家分享一下过去的一周发生的事情,不管有没有应用上周学到的技巧(反思式回应Reflective Responding、30秒注意力爆发30s Attention等。)

技巧看这里:

第二个小时老师再次介绍了30分钟的play session应该怎么做、需要准备哪些特别的玩具/道具、最后希望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回答了大家的一些问题。

Part 1 故事分享时间

值得先提一下的是,不管大家分享的是什么样的故事,老师都不会评判家长,不会让家长觉得自己不好或者是做错了。

我感觉我们也需要学着这样对待孩子,当孩子跟我们分享任何事情的时候,不用担心我们会给到他们什么样的评判。

故事1

“每次放学接孩子的时候,我总是问他,“你今天过的怎么样啊?” “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分享啊?” 他总是回答,“挺好的”,“不记得了。””

老师说

“孩子在学校过了一天,一定很辛苦。我们可以这样说,“我想知道你今天过的怎么样”,这样可以给孩子一个选择回答或者不回答的机会。

或者可以(看孩子的状态)这样说,“我猜你今天过得特别好(不太好啊)”,

如果我们猜错了,孩子会告诉我们,可能还会告诉我们更多的事情。如果我们猜错了,记得要跟孩子说 “对不起,我猜错了。””

故事2

“有一天晚上,我女儿正在玩儿玩具,我提醒她该睡觉了,结果她马上开始哭。我问她是不是很伤心,因为得去睡觉了?她没说话,还是继续哭。

然后爸爸问,你是不是有点沮丧,因为不能继续玩(你的玩具)了?结果她哭的更大声了。

但是在我们问她是伤心还是沮丧的时候,她回答了,告诉我们她的感觉是沮丧。”

老师说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哦!是我们搞错了!”图片

故事3

“有一天放学后,我儿子先跟小朋友玩了一会儿,玩的很开心。之后我们要回家了,感觉他有点累。

他说:“你去拿一下书包。” 我觉得他说话很粗鲁,于是我拒绝了他。他因此生气了,撇开我就先走了。我心头也顿时涌起一股怒火。

但是他也没有走远,还频频回头看我有没有跟上。于是我拿起书包慢慢的跟在后面,谁也没有说话。

走回家这一路我的火气也下去了。回去以后他还在生气,我就问他,“你生气是因为我没拿包吗?”然后我突然就感觉他好像开始平静了。

过了几分钟以后,我开始跟他讲道理,我说“我觉得你那样命令我去拿包的方式不是很礼貌,下次可以请你ask nicely吗?” 他说“好的。”

然后我又跟他讨论了刚才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以后,我们俩的情绪指数的变化,慢慢的感觉他完全平静了。”

“老师,我有两个问题,1. 我是不是应该在他第一次命令我拿包的时候就让他ask nicely?2. 我们之前讲到reflective responding的时候,不要再附加其他的话语,但是我很快就跟他讲道理,这样对吗?”

老师说,

“你做的很好,你说他当时很累,所以在一开始你让他ask nicely是没有用的。你也看出来,你reflect他的情绪以后他就冷静了。

我们之前说,反思式回应之后不要附加其他的话语,是说情绪上头的时候,我们要首先处理情绪。当孩子冷静以后,我们还是会跟孩子讲道理的。至于冷静需要多长时间,就因人而异,可能是2分钟,也可以是5个小时。

另外要注意的是,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并不是高兴就是好的,不高兴就是不好的,我们要接纳所有的情绪。”

说到这里,我感觉中文和英文,或者说大家说话的习惯好像有很大的差异,附在文末吧,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故事4

“有一天我正在做饭,我女儿喊我看什么东西,照以往我就会快速的跑过去看她一眼,然后敷衍两句比如好好看之类的,然后她会时不时的不停的喊我。

这次,我关了火洗了手,走过去坐下来,很认真的跟她探讨了30秒,然后我回去继续做饭。

神奇的是,之后很长时间里她没有再喊过我!”

故事5

“我女儿之前一年半一直在上一个舞蹈课,但是今年开课后,她突然说她不喜欢跳舞了。

我们就很奇怪,明明是同样的课,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地方,而且我们知道她喜欢跳舞,怎么就变了呢?”

老师说

“我们大人在放完假刚回去上班的时候,也会有不情愿、不适应的感觉,但我们是大人,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

但是孩子大概要到8岁左右,才能找到他情绪异常的原因,也就是说小朋友们并不能把他们现在的情绪跟之前发生的某些事情关联起来。

所以在这个时候,对一个4岁的小朋友,我们可以只是讲出来她的感受,比如 “哦!你觉得这件事情真的是太难了对不对!””

故事6

“上周我儿子又问了我一次这个问题,“你爱我更多还是爱姐姐更多?” 我觉得很难回答。”

老师说

“既然他已经问了很多次,那么说明你之前的回答并没有让他觉得很放心。

你可以这样说,“原来你感觉我爱你和没有爱姐姐多,这对你来说一定很tough吧!””

Part 2 Play session如何做

再次强调了这是“孩子主导型”的,家长需要营造一种氛围,让孩子感觉自己可以在 30 分钟的play session里能自由的玩耍,在整个过程中

  1. 家长不要提出建议,也不要问任何问题
  2. 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自己做出决定,或找到解决方案
  3. 家长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仔细观察孩子正在进行的游戏,当孩子邀请时积极参与游戏
  4. 家长用Be-with的态度与孩子产生共鸣:
    1. 努力通过孩子的眼睛看和体验孩子的游戏
    2. 理解孩子在游戏中表达的思维、情感和意图
  5. 家长要将这种共鸣和理解传达给孩子
    1. 用语言来描述孩子在做/玩什么
    2. 用语言来重复孩子在说什么(reflective responding)
    3. 最重要的是,用语言反映孩子在游戏中的感受
  6. 家长应明确而坚定地设定一些孩子行为的“界限”,这可以帮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且培养他的自我控制能力。比如
    1. 时间限制:30分钟,提前5分钟和提前1分钟的时候及时提醒孩子
    2. 不可以损坏玩具或其他物品
    3. 不可以伤害自己或家长(其他人)

(每次play session都要录像,首次开始前要告知孩子)

Be-with

我们的行为、存在和回应传达的意愿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

我在这里

我听到你

我理解

我在乎

我为你高兴

Part 3 Play session需要的玩具列表

Part 4 Play session的目标

通过游戏这种媒介,让孩子可以向父母传达他的想法、需求和感受,同时也可以让父母将他对孩子的理解传达回孩子。

通过被接受、理解和受到重视的感觉,帮助孩子更多地体验到积极的自尊、自我价值、信心和能力感,最终培养自我控制、对行为负责以及学会以适当的方式满足需求。

加强亲子关系,培养双方父母和孩子的信任、安全感和亲近感。

提高父母和孩子之间游戏的开心程度,让彼此可以更好的享受 30 分钟的共处时间。图片

Part 5 大家提出的问题和解答

  • 频率——每周一次,不需要更多更频繁;最好固定在每周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段
  • 时间——不多不少30分钟,提前5分钟和1分钟的时候预告,不要用闹钟
  • 房间——同一房间,最好干扰的因素比较少,比如不要在孩子的玩具房进行;可以在地上,也可以在桌子上等其他地方
  • 关于play session的玩具——
    • 平时要收起来,它们只能出现在一周一次的play session里
    • play session中只能玩儿准备好的这些玩具
    • 用一个毯子陈列玩具,并将它作为游戏的界限
    • 首次设置好以后记得拍照,以后每次摆放都一样
  • 可以把枪、剑、手铐等暴力玩具去掉吗?——不可以
  • 我孩子特别喜欢玩tea set,我担心她只玩这一样。——没关系,不用限制她
  • 如果孩子30分钟后还想玩怎么办?——不可以,必须停下来
  • 如果孩子玩了10分钟就不想玩了怎么办?——告知他如果他选择停止的话,本周的play session就结束了,让他自己做出选择即可
  • 如果10周结束以后,孩子还想要继续玩儿怎么办?——可以继续!

Part 6 本周作业

  1. 集齐Part 3里面的玩具,不需要很贵的,尽量小,可以全都装在一个盒子里
  2. 找出一个可持续进行play session的时间和地点如果你无法在自己身上找到耐心和接纳自己的能力,就很难在向孩子传达这些品质。所以选择一个你感觉最好的时间,让自己能够给出30分钟的爱意、耐心、陪伴。千万不要选择一天工作结束后,恐怕自己都想摊地上做一个宝宝吧!
  3. 学习一下Part 2

Part 7 其他有意思的讨论

  1. 如果想让孩子意识到他的选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那么要选择能快速看到结果的,比如你跟孩子说,“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吃晚饭的话,晚上会饿。” 如果孩子还是执意不吃,就让他自己接受做出了选择后的结果,也就是肚子饿。但如果你说 “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吃晚饭的话,我就不带你去下个月的趴体了。” 小朋友是完全意识不到现在发生的事情跟下个月的事情会有什么关系,等到下个月你真的不带他去趴体的时候,他会非常迷茫的。
  2. 老师说有研究表明,做作业对于学习是0影响,但是阅读很重要,另外乐器的学习确实需要坚持练习。不过不管家长想让孩子坚持什么,都要让坚持的过程有趣而且孩子可以接受。

中外语言差异

举个例子,如果想请别人拿个勺子过来,

英文这么说

“Can I have a spoon, please?”

中文这么说

“(可以)(请你)帮我拿一个勺子吗?”/

“帮我拿一个勺子吧。” / “拿一个勺子过来。”

再举个例子,如果家长想让孩子过来,

外国家长这么说

“Can you come here, please?”

中国家长这么说

“(请你)过来(吧)。”/ “过来。”

大家能看出来区别吗?

相关文章:

可以点击上方“关于我”页面,关注我的其他频道。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